发布时间:2019-08-13 来源:宝威体育官方
“养成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良好习惯的训练,也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养成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行为习惯等等。19世纪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他的利息。”说出了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可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却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份,也是“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实效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因为学校寄宿制的特点,我校在多年前就提出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将此列入了小学阶段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
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有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垃圾;因此,养成教育达要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不损坏公共设施……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养成教育要从关键期抓起 抓住关键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意义重大。
在这关键期内,也正是孩子们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教师的教态具有极强的示范性,教师的仪表、风度、言谈举止、一举手、一投足,无不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俗话说:“学生是老师的影子”,为人师表,首先要做好自己,并以身立教方可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言传身教的同时并且要注意研究孩子们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有的放矢的开展各种教育方式及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去体验,去感受,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要运用多种手段,多措并举。
1、强调校规,班规,规范养成教育。古人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同学宣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规范。组织学生联系实际逐一进行认真的学习、讨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注重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使学生一进学校就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之烙印,尽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寄希望开学的第一周、第一个月的宣传教育活动就一劳永逸,要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养成教育,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他律”发展为“自律”。
2、运用激励机制,深化养成教育。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不但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制定评价制度,落实养成教育。制定评价制度对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对学生进行了常规宣传,制定“自评——生评——师评”的评价制度,每日进行常规检查,评出当天遵守常规做得好的学生,再进行周评、月评,对在评比中获胜的同学进行奖励民,也能有效的提高孩子们积极性及主动性。
总之,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我相信只要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在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中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训练,并持之以恒的去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引导,一定能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
上一篇:浅谈激励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妙用
下一篇:返回列表